12月13日,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在同日举行的民盟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田刚教授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田刚教授是新时期出国留学人员中的杰出代表,多年来,他一直关心和支持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主持国家科研项目,开设国际前沿课程,举办北京大学特别数学讲座,有力推动了北京大学乃至全国数学学科的发展,提升了我国数学学科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层次。在他的主持下,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对国家数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田刚教授解决了一系列几何学与数学物理中的重大问题,由于他的突出贡献,获得由美国总统颁发的1994年度沃特曼奖;1996年,获美国数学会的韦伯伦奖,是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人数学家。在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被邀请做1小时大会报告,这是一个数学家在国际上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之一,是世界数学家大会有史以来(1897年)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籍数学家。2012年,受邀担任国际数学权威奖项阿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委员,这也是中国数学家第一次担任阿贝尔奖评委。由于他对数学事业的突出贡献和卓越的学术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田刚教授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此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方精云,分别当选为民盟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贾庆国教授是著名的国际关系问题研究专家,其学术成就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他以自身研究国际关系的专业为依托,经常就我国的外交策略建言献策,特别是对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高度关注。其研究成果和意见建议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外研究机构、国外政要人士的重视。贾庆国教授曾任民盟第九、十届中央常委,民盟中央社会与法治委员会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方精云教授主要从事植被生态、生物多样性和陆地碳循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建立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变化,构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尺度的陆地碳循环模式,为我国陆地碳循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95年他参加了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曾获 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度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种荣誉和奖项,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此外,方精云教授还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